首页军事小说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第十章『成王!or败寇!一』

本周推荐: 武道丹帝 斩妖:从书法开始升级 不能修仙的我只有去培育魂宠了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 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 玄门不正宗 书院看书十二年,我已经无敌了 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 超品渔夫 马林之诗 重生哈利波特 毒奶影帝的相亲人生 动力王朝 透视邪医混花都 国潮1980 还看今朝 史上最强炼气期 很纯很暧昧 医路坦途 宅在随身世界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鉴宝直播间 我的贴身校花

第十章『成王!or败寇!一』

    在海滨城市过了个年,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正月,这已经是黄巢起义的第四个年头了,似乎前几年的磕磕绊绊,就预示着这一年的黄巢一定也不会好过,因为这一年他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厉害人物—高骈。

    高骈(公元821年—公元887年),字千里,晚唐名将。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高骈出生在了一个禁军世家,史籍中没有关于他父母的记载,只知道他有一个了不起的祖父,当时的南平郡王高崇文。

    由于从小就耳濡目染,高骈在军事方面和他祖父高崇文一样,一直展现着过人的一面,在禁军中也一直担任要职。

    唐懿宗初年,高骈开启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戎马生涯,统兵抵御西北的党项和吐蕃等部族。虽然水平很高,但在当时高骈还不算出名,直到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四十五岁的高骈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他率军收复交趾(今越南河内),大破蛮兵二十万。

    这样的人物对黄巢来说可是不好惹!而且此时黄巢所处的位置也十分不利,他被完全包围在了福建。

    湖南虽然也地处南方,但相对于沿海的浙江、福建,对中原的威胁肯定更大一些。而且在浙江、福建一带休整了大半年,黄巢可能是吹不惯海风,自然也想出去走走,总不能一直憋在这里。出于此等原因,刚刚过完新年的黄巢便想西进湖南。

    黄巢的这次选择,是十分英明的,而且在这个时候他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王仙芝死后,王重隐并没有像尚让一样选择投靠黄巢,从这一点上来看,似乎黄巢与王重隐的关系不咋地,黄巢此去湖南,本来就大有抢王重隐地盘的架势。恰好这时王重隐病死了,其部将徐唐莒占据着洪州。

    黄巢听说过王重隐,可没听过什么徐唐莒。不过,徐唐莒同志大可不必担心,因为黄巢的这个战略意图,对付像宋威那种白痴,估计还管点用,但他这次面对的可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主。

    刚刚由西川节度使调任的镇海军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高骈刚刚到任就给了黄巢一个下马威,先下手为强的他,立即派遣部将张璘、梁缵袭击黄巢。

    高骈所带军马几乎全都来自西北,西北军长年与吐蕃、党项交战,彪悍异常,骁勇善战。黄巢不明情况,一味盲打,同时也一再失利。

    张璘、梁缵杀得兴起,手也很黑,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几乎将黄巢逼临绝境,手下几员战将都选择了投降。

    在这些战将中有像毕师铎这样日后叱咤一方的人物。当然,还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这个人叫李罕之。一个名不见经传,却又实实在在影响了日后天下走向的臭流氓。

    登场人物:李罕之

    背景:无赖出身,据说这小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剃发出家过,但其无赖本性难改,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出家人,所以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寺庙愿意收留他。

    没寺庙要,李罕之同志就只好跑去化缘,准备骗吃骗喝,不过,这个行业,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比如八戒同志,比如李罕之同志。

    李罕之同志开工化缘的第一天就让他彻底的对这个行业失去了信心,因为从早晨到黄昏,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施舍给他一点饭食。

    八戒同志化不到缘完全是因为他长的丑陋,李罕之同志虽然长得不算帅,也比较抱歉吧,但起码也不会丑到和八戒同志有一拼。

    其实,关于李罕之同志为什么化不到缘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的僧人是不化缘的,全是自食其力,自己种地,只有小乘佛教的僧人才化缘,化缘在中国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被人们认为是要饭的乞丐。

    李罕之同志长的高大、彪悍,有腿有胳膊,怎么看也不像要饭的。本来准备一本万利,骗吃骗喝,结果第一天就啥玩意没要到,李罕之同志一怒之下将钵盂摔在地上,然后撕烂僧衣,然后投奔了在中原大地上闹腾了好几年的黄巢老大,跟着大哥一起发大财。

    李罕之无赖出身,属于墙头草,理所当然的可以两面倒,轻松选择投降,也不失为一方刺史(光州,注:今河南省潢川县)。

    黄巢投降的话可不会那么简单,一步错,步步错,稍有差池,可就万劫不复。

    无奈之下,黄巢便致书浙东观察使崔璆、岭南节度使李迢,表示自己愿意投降朝廷,希望两人从中撮合一下上书朝廷为自己要一个天平节度使的官位。

    李迢身在广州,离被唐军包围的黄巢还远着呢,所以他压根就没搭理。黄巢的书信送去后,杳无音讯,说拿去擦屁股了都有可能。

    崔璆可不一样,他就在黄巢的眼皮底下,万一为此得罪了黄巢,惹得黄大王不高兴,崔璆就得掉脑袋,所以崔璆立马就答应了。

    “没问题,黄大王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它还是我的事。不管怎么样,您就放心吧。”

    崔璆一刻也没有耽误,不单单是因为他怕黄巢怕的要死,更重要的是,如果自己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祸乱,那在朝廷内还不得吃香的、喝辣的,就这功劳,怎么也得混个宰相吧,所以他极力申奏朝廷说:“这是平定匪患的最佳良机,黄巢只不过要一个节度使的官职,不要兵,不要粮,一个空头衔给他就是了。”

    如果这是放在一年前,朝廷自然是一万个乐意。就算是真的接受黄巢的投降,给他一个节度使,打发了,也是偷着乐的事。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黄巢不是在中原闹事,而是在浙江、福建这样的烟瘴之所,并且还屡战屡败,几乎濒临绝境。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许黄巢的请求自然便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现实不仅让崔璆大迭眼镜,就连黄巢都感到意外,于是,黄巢例外的又写了一封奏折,确切的说是降书,让崔璆呈给朝廷,而且这次是他亲自写的。

    上次他让李迢帮忙,李迢没搭理他,所以黄巢在降书中请求为岭南节度使,让朝廷把李迢弄滚蛋。

    降书虽然写的真真的,但不到万不得已黄巢肯定是不会投降的,不过,给自己留条后路也是有这个必要的,而且还可以借此拖延时间,了解了解朝廷的态度。

    按说黄巢的头也低的够多了,都是出来混事的,何必连条活路都不给。但朝廷几经商议后,最后由田公公拍板表示同意接受黄巢的投降,也同意封官,但不是节度使,是什么官呢?

    说起来都寒酸,率府率,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也就是带个十几、二十人的小官,这和弼马温没什么区别。关键是孙大圣管的马要比黄大王管的人要多的多。

    历史反复的告诉我们,谈判只能在双方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此时的黄巢,没有资格!

    所谓事不过三,被朝廷玩了两把的黄巢彻底恼怒了,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既然朝廷非要赶尽杀绝,那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想法了。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在铁与血的较量中,你不能将敌人消灭,对手就会将你毫不留情地除掉。

    成王!or 败寇!

    拼了!

    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美仑美奂,是因为它总能在人们绝望的时候带来惊喜,这次黄巢中彩了,他成功了…

    这年九月,在浙、福地区已经待了整整一年的黄巢趁唐军松懈,从福建突出重围,南下占领了岭南重镇—广州。


    广州是大唐王朝的海上丝绸之都,唐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都在此完成。黄巢发现这个东方威尼斯,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都有,包括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当然,这里更有他最喜欢的数不尽的金钱珠宝和进口洋物。

    据说为了得到这些东西,黄巢还在这里搞了一次广州大屠杀,一次杀死了十二万人,这里面有不少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这是不容抵赖的,因为在后来的记录里,不但有中国官方的资料认证,还有外国友人的描述。

    外国友人都这么说了,黄巢的暴行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其实黄巢也不否认,他只是被否认过,因为后来有很多人出书为他辩解,指出广州之屠纯属造谣,是诋毁起义军领袖。

    其实,黄巢才不在乎呢。这会,他正躺在节度使府内,满怀嘲笑的看着李迢,心说:“好小子,你也有今天。”黄巢并不想杀李迢,因为留下他还有很多用处。

    “只要你向朝廷上表,表奏我为广州节度使,我可以饶你一命。”

    李迢很平静回答:“我世代蒙受国家的恩典,亲戚当官的布满朝廷,我宁愿被斩断手腕,也决不为你草写表文。”

    “既然你冥顽不灵,那就送你上路吧。”

    黄巢实在是想不通为何李迢已是阶下之囚了,却依然那么有底气,他更是忘不了李迢临死之前那嘲弄般的眼神。

    好好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黄巢不明白,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那种无惧于生死的底气,来源于两个字:道义!

    可道义又是个什么玩意?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近四百年后,舍身取义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在遗书中给出了最佳答案!

    这是黄巢所不明白的,纵然他也曾苦读过圣贤之书,可日后他还将会遇到更多坚持道义之人,黄巢相信自己能够寻找到答案,他更坚信自己能够击败这个所谓的道义!

    不过,在此之前,他又将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因为在占领了广州,杀掉了李迢,发了一笔横财后,黄巢并没有几分喜悦之色。因为在此前他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他没有在这里混过。

    没混过的意思就是,人头不熟,地方不熟,什么都不熟。

    在唐朝岭南一道比较荒凉,广州稍微可能好点,但其它地方就比较惨了,基本上没人。而且湿度大,瘴气比较严重,所以黄巢占领广州后,高骈压根就没有再进军的意思,只要守住长江中下游一带,让黄巢自己饿死,或是得瘟疫死去吧。

    高骈的想法如此,事实也大致如此,由于黄巢此前屠杀了十数万人,尸体没能及时处理,这一年,疫病大为流行,不少起义军将士染上了疫病,情况十分严重,短短一个月时间,死者甚至多达十之三四。更严重的是起义军将士大多来自山东、河南等地,不适应南方气候、思乡等诸多原因,导致起义军士气极其低落。

    黄巢混得实在太惨,可以算得上穷途末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对黄巢说:“大哥,难道我们要老死岭南吗?”这个人是尚让,一个自从王仙芝死后就一直跟随他的大将。

    黄巢没有说话,但黑瘦的脸上竖毅如初,深陷的眼窝精光外射,他知道尚让要说什么,他需要他说出来:“说吧,兄弟,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虽然我已知道你要说的一切。”

    告诉我,你也曾失去很多;告诉我,你也害怕寂寞;告诉我,你也思念家乡。

    尚让从来没有怀疑过黄巢,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淮南,或是从福州到广州,他一直相信黄巢会领着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可问题是,他们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尚让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您难道忘了我们在北方还有大事要干吗?”

    黄巢没有忘记,他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北方的一举一动,那里,是他的家乡,那里,是群雄的舞台,那里,有他年轻时就要立志重返的长安城。他的梦想,他的壮志,属于北方那硝烟弥漫的天空。

    于是他决定杀回中原。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从广州到中原有两条路可供选择。

    一条道路是由广州沿着北江北达韶州,然后转向东北,翻越梅岭,入赣江接而转入长江。

    另外一条道路则十分古老,从广州取道西北,溯桂江而上,到达其源头,亦是湘江的源头。从此处沿着湘江,可进入湖南,最后到达谭州(今湖南长沙)。

    黄巢考虑再三,选择了第二条路,关于这条路,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往事。十多年前,黄巢的造反前辈庞勋在桂北驻防时,就是由此杀回中原的。

    走前辈走过的路,会少一些弯路。这绝对是一条最佳进攻路线,所以黄巢当即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攻取了桂州(治今广西桂林)。

    此时恰遇湘江水涨,义军扎竹筏顺流而下,进入湖南,经永州(治今湖南零陵)、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兵临潭州城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黄巢又回来了,而且没有船的他,走的还是一条谁也想不到的路。驻守潭州李系仅抵抗了一天,便落荒而逃。

    此时唐军的主力大多集结于淮河和长江中下游一带,黄巢派尚让为先锋乘胜进攻江陵,起义军浩浩荡荡,号称五十万,一时间旌旗蔽日,尘土遮天。

    江陵守军才一万多人,兵力比例高达50:1。就算黄巢没五十万人,义军有一半是家属,也起码得有二十万吧。

    此时的朝廷在做什么呢?

    吵!

    喧哗鼓噪、上争下斗。

    王铎已被排挤,前一年兼任荆南节度使,现就在江陵。而自从宋威的诏讨使官位被僖宗罢免后,僖宗用的曾元裕也好,张自勉也罢都是郑畋的人,在平乱中又屡立功劳,所以很受僖宗的器重。

    可郑畋和卢携因为靠山不同,时常水火不容,所以也处处受制,并多次遭到陷害。这样也就导致了曾元裕和张自勉的诏讨使位子坐不稳。

    但现在摆在朝廷面前的头等问题毕竟还是如何平定黄巢作乱。曾元裕和张自勉不能重用,于是卢携上奏请出了已经年近花甲之年的高骈。

    按常理来说,高骈戎马了大半辈子,本来已经准备在连黄巢都不愿意去西川安享安享晚年,顺便帮朝廷监督监督当时的南蛮南诏国。没想到临老了还摊上了这么一档子事。

    其实高骈在任西川节度使时就已经显出了老态,贪官污吏借机屡屡做乱,导致盗贼四起,怨声哀悼。

    高骈不想去,在西川多好,但人怕出名猪怕壮,有宰相卢携支持,外加田公公支持,皇帝也支持,咬咬牙也就去了。但高将军不知道,田公公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卢携,皇帝支持他是因为皇帝支持田公公。

    就这样,不懂什么是勾心斗角,什么是党争,什么是阉患的高骈装着一脑袋浆糊上任去了。



  
相关:    火影之幕后大BOSS系统  怨气撞铃  末日轮盘  左道倾天  超级保安在都市  

更新推荐: 一剑绝世 星界蚁族 盖世人王 国民神医 大荒剑帝 全军列阵 大魏芳华 陆地键仙 最强战神 武夫 春丽和奶奶 将军好凶猛

搜"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
360搜"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
语言选择